分享按钮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资料库
比较研究
民营经济
中小企业
社会组织
商会协会
政府治理
政策法规
  学术通讯
首页学术动态
郁建兴序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共治


 
    《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共治:配合、协作与合作》一书,是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周俊教授和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赵晓翠博士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周俊在就读硕士期间就开始关注国家与社会关系议题,就读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研究,2007年博士毕业后加入我的社会组织研究团队,行业协会商会是她最为重要的实证研究对象。在十八年的研究中,周俊矢志不移,始终将行业协会商会研究作为她研究工作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她于2009年以行业协会商会为选题的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几乎每年都有行业协会商会论文发表,部分发表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其间,周俊还作为主要作者参与撰写了《在参与中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基于浙江温州商会的研究》(2008)、《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行业协会商会发展》(2014)等著作。本书是周俊研究行业协会商会的又一力作,也是她带领自己的团队完成的第一部行业协会商会专著。

    作为经济组织的再组织,行业协会商会既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必不可少的力量。我国行业协会商会复苏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受生成路径与发展背景等因素影响,行业协会商会对政府具有较强依附性,难以正常发挥功能。为使行业协会商会回归其本质角色,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层面开始以“去行政化”改革为抓手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关系的变革。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行业协会商会要从职能、机构、人员和财务等四方面与政府分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为厘清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边界,积极稳妥实现行业协会商会和行政机关的脱钩,2015年7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对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总体任务、实施机制、改革内容和时间安排等进行了整体部署,要求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在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管理、党建外事等方面做到“五分离、五规范”。相比于前几轮改革,此次改革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效果最显著。经过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分批试点与全面推开,目前政会脱钩改革任务已经顺利完成。脱钩改革后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的关系将走向何方?新时期的政会关系将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诸如此类的问题无疑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也是学术研究应关注的十分具有理论意义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书以“脱钩后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的关系特征”为核心关注点,试图回答脱钩后行业协会商会是如何与政府共治的这一关键问题。本书首先回顾了当代我国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关系的实践发展与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会共治”这一新的研究议题;接着基于网络治理理论和跨部门合作理论,构建了政会共治的理论分析框架,明确了“共治式政会关系”的概念内涵,提出政会共治的三种具体模式,并且分析每种模式的具体特征和适用条件;然后,对三种政会共治模式进行实证分析。本书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脱钩改革为政会共治创造了新制度环境,日渐增多的政会共治可被看作脱钩后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关系的新特征;政会共治包括配合型共治、协作型共治、合作型共治三种模式,不同的共治模式体现了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在共治中不同程度的互动水平;政会共治在当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高质量的政会共治依系于政府和行业协会商会的共同努力。

    本书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整体上展现了脱钩后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的互动关系。本书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拓展了我们团队一直以来的政策视角的研究,尝试在治理视角下讨论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的关系,认为行业协会商会不仅通过对政府和公共政策施加影响来体现其政策意义,而且还凭借其专业优势,通过积极行动展现其治理意义,而后者对于建立积极的政会关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早期研究中,我和周俊曾提出“在参与中成长的社会组织”观点,认为行业协会商会能够通过参与公共事务治理而获得组织成长,并最终增强对政府和公共政策的影响。本书是对这一研究的深化和突破,对“参与”这一习以为常的概念进行学理思考,并提出和界定了“共治”概念,使感性认识中的“参与”蜕变为理性分析中的“共治”,让我们对政会关系中最为丰富和最为生动的互动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二是突破了以往关于行业协会商会依附性的讨论,认为政会关系在脱钩改革后已经进入到“共治”这一新的发展时期,需对其进行重新审视。新一轮脱钩改革后,行业协会商会正不断改变依附于政府的局面,逐渐成长为能够在平等基础上与政府互动的主体,在实践中出现了丰富的政会互动案例。本书在此基础上提出“共治式政会关系”新观点,认为需要摆脱依附观点的束缚,突破既有研究的框架局限,在充分承认行业协会商会主体性的前提下重新理解政会关系。这无疑提出了行业协会商会研究中最为根本的问题,即我们应该如何随着时代的前进突破固有思维,对行业协会商会进行再认识和再评价,并且基于新的认识和评价形成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观点。在这方面,本书可称得上一个颇具示范性的案例。

    当前,我国已进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新时期,政府高度重视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就行业协会商会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作用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也得到进一步发挥,政会共治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增长,在质量上也有显著提升,尤其是政会合作的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行业协会商会立法工作也被提上日程,民政部已经在全国开展立法调研。可以说,行业协会商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书在此背景下出版,无论是对行业协会商会还是对政府相关部门来说,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它既为理解新时期的政会关系、政会共治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为进一步促进政会共治、高质量发展政会共治贡献了实践建议,可以成为相关组织和部门的重要借鉴。

(本文作者郁建兴教授为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链接 | 研究所介绍 |
本网站内容未经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许可 不得转载或引用
Copyright www.bijia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 苏ICP备13047341号 你是第 个访问者